半自动多肽合成仪的安装与调试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实验成功的关键环节。以下是详细的步骤指南及注意事项:
1.环境要求
温湿度控制:室温建议保持在20–25℃,相对湿度≤60%(避免冷凝水影响精密部件);远离热源、阳光直射区域。
台面稳定性:放置在坚固水平的实验台上,预留足够空间用于通风散热和维护操作。
电源匹配:确认电压符合仪器标注范围,接地良好以防止静电干扰或漏电风险。
气体供应:若使用氮气保护反应体系,需提前连接高纯氮气钢瓶并安装减压阀调节至工作压力。
2.开箱验收与检查
外观检查:核对主机、控制面板、反应柱模块、溶剂瓶支架等配件是否齐全无损;重点查看管路接口有无松动或变形。
文档对照:根据装箱单清点随机工具(扳手、螺丝刀等)、备用密封圈及说明书中提到的选配组件(如紫外监测器)。
消耗品预置:准备好初始所需的氨基酸单体、缩合剂(DCC/HATU等)、脱帽试剂(如TFA)、清洗溶剂(DMF/DCM)以及废液收集容器。
二、半自动多肽合成仪硬件组装流程
步骤1:反应器立柱安装
将多层级的反应容器按升序排列固定于中央支架上,确保各接口对齐;自上而下依次为氨基端起始位、耦合延伸区、羧基封闭端。
使用专用卡箍紧固连接法兰,配合氟橡胶垫片增强密封性(注意勿过度拧紧导致玻璃破裂)。此时可手动轻摇测试刚性是否达标。
步骤2:流体路径搭建
参照说明书中的液压原理图,依次连接输液泵→单向阀→混合腔→反应釜入口的管线;不同颜色的管道对应不同介质(蓝色输送氨基酸溶液,红色输送活化剂)。
关键节点处理:在泵前加装过滤器去除颗粒杂质;高压区域配置安全泄压阀以防超限爆炸;所有湿化学接触部位均采用惰性材料(PTFE材质软管最佳)。
步骤3:电子元件接线
按照标识将电机电源线、传感器信号线接入主控板对应端口;尤其要注意光电编码器的相位差设置,这直接影响步进精度。
测试指示灯功能:通电后观察LED状态是否正常亮起,显示屏能否正确识别各模块参数。遇到报警代码需立即排查线路接触不良问题。
